疾病庫大全   >  外科   >  盆底腹膜疝

盆底腹膜疝別名:盆底腹膜膨出

盆底腹膜疝

(一)發病原因
盆底腹膜疝是由于盆底肌的薄弱、盆底腹膜過度松弛、陰道后壁上部筋膜支持結構損傷,在長期腹內壓力增高的作用下,Douglas陷窩逐漸加深,盆底腹膜腔擴展、凸至正常無腹膜的直腸與陰道之間而形成。
1.盆底肌肉變性、松弛,導致盆底脫垂 多見于老年肌肉及纖維結締組織退變和肥胖者。
2.陰道上部筋膜支撐結構變性、松弛、薄弱 陰道上部筋膜支撐結構包括子宮骶韌帶、主韌帶、直腸陰道隔等,女性在反復妊娠、分娩等的過程中易導致子宮骶韌帶、主韌帶、直腸陰道隔等反復受牽拉、擴張損傷,可導致陰道上部筋膜支撐結構損傷其變性、松弛、薄弱。
3.腹內壓增加 某些慢性疾病,如習慣性便秘、慢性支氣管炎、肺氣腫等,可使腹內壓長期保持在較高水平。
(二)發病機制
盆底腹膜疝的疝囊由盆底腹膜凸至正常無腹膜的直腸前區域而形成。疝內容物多為小腸、乙狀結腸,子宮和大網膜亦可疝入。
1.病理生理 與其他腹外疝不同是,盆底腹膜疝的疝環口很大,極少引起完全性腸梗阻,但導致功能性出口處梗阻性便秘,其機制為:
(1)疝內容物直接壓迫直腸、肛管,并封閉了肛管上口,妨礙了糞便的排出。且愈用力排便,疝內容物對直腸前壁的壓力愈大,糞便排出就愈加困難。
(2)疝內容物將直腸擠壓至骶骨表面,使糞便停滯直腸、乙狀結腸交界以上,不能進入直腸并誘發排便反射,致使水分吸收,大便干結而難以排出。
(3)疝內容物為乙狀結腸時,多見于系膜過長或乙狀結腸冗長患者,當其疝入直腸與陰道之間時,可使乙狀結腸扭曲成角,阻礙糞便通過等。
據文獻報道,本病常同時伴有直腸前突、直腸內脫垂、膀胱膨出、子宮或陰道脫垂、會陰下降綜合征等疾病。在排便困難的患者中約18%由小腸疝入直腸與陰道之間引起,其中1/3合并有直腸(內)脫垂。Fenner報道234例排糞造影者中有9例為乙狀結腸疝;Jorge報道463例排糞造影者中有24例為乙狀結腸疝。
2.病理分型
(1)按盆底腹膜疝入位置分型:Bremmer在排糞造影和盆底腹膜造影的基礎上,將盆底腹膜疝分為3種類型:
①直腸型盆底腹膜疝:是指疝囊位于直腸壁套疊內的一種疝,與直腸前陷凹滑動性內疝、直腸(內)脫垂時的直腸壁內疝相同。
②間隔型盆底腹膜疝:是指盆底腹膜(疝囊)凸入到直腸陰道隔中,并壓迫阻塞陰道和直腸,可達會陰水平。
③陰道型盆底腹膜疝:是指疝囊突入陰道內的一種疝,在靜息狀態下,疝囊中并無疝內容物,當腹內壓增加(如用力排便)時,小腸、乙狀結腸、大網膜或子宮等在腹內壓的推動下才會進入疝囊;有學者將視為間隔型盆底腹膜疝發展、惡化的結果(圖1)。
(2)按疝內容物分型:
①腸疝(hernia of sigmoid):是指疝內容物為小腸的盆底腹膜疝,疝內容物可壓迫阻塞陰道和直腸。其發生是長期用力排便、分娩所致盆底橫紋肌的神經性損傷等因素所引起的盆底肌缺陷所致,而并非Douglas陷窩加深引起。某種程度上子宮切除后會陰疝屬腸疝的一部分,故常易混淆。事實上兩者在病因、病理及治療上都不同。
②乙狀結腸疝(sigmoicele):是指疝內容物為乙狀結腸的盆底腹膜疝,作為疝內容物的乙狀結腸可發生扭曲成角并壓迫直腸肛管。Jorge將其分為3度:
Ⅰ度:是指疝入陷凹的乙狀結腸腸襻在恥尾線以上。
Ⅱ度:是指乙狀結腸腸襻疝人恥尾線和坐骨尾骨線之間。
Ⅲ度:是指乙狀結腸腸襻疝入坐骨尾骨線以下。
③子宮疝(uterine hernia):指疝內容物為子宮的盆底腹膜疝,較常見的盆底疝為子宮內脫垂、后倒疝入,壓迫直腸于骶骨之上,產生梗阻性便秘癥狀。

推薦藥店

同仁堂

盆底腹膜疝找問答

暫無相關問答!

盆底腹膜疝找藥品

暫無相關藥品!

用藥指南

暫無相關用藥指導!

盆底腹膜疝找資訊

暫無相關資訊!

盆底腹膜疝找醫生

更多 >
  • 萬安霞 萬安霞 副主任醫師
  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
    婦產科
  • 熊沛 熊沛 主任醫師
   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
    肝膽腹腔鏡外科
  • 校宏兵 校宏兵 主任醫師
   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
    外科
  • 夏紅 夏紅 副主任醫師
    上海市同濟醫院
    婦產科
  • 吳文江 吳文江 副主任醫師
    廣東省中醫院
    肛腸外科
  • 梁學敏 梁學敏 主治醫師
    廣東省中醫院
    肛腸外科
  • 戴志遠 戴志遠 主任醫師
   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
    婦科
  • 岳宜琦 岳宜琦 主任醫師
    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
    婦科

盆底腹膜疝找醫院

更多 >

相關藥品推薦

国产在线不卡最新精品网站-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-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-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乡